漯河拼团购房174群(91)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07人申请入群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发布时间: 2019-12-04 10:16:51

来源: 郑州晚报

分类: 国内动态

395次浏览


  文化是城市最宝贵的财富,是城市品质的最根本体现,是城市之“魂”。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与文明结晶,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是城市发展的脉络和见证。

  郑州如何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市政协召开协商座谈会,邀请市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部分县(市)区代表开展专题协商,聚焦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河洛文化、商都文化等大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具体举措,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热情建言

  塑造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形象

  市政协委员 程韬光

  为确立、巩固郑州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的核心地位,应围绕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核心的目标定位,融会贯通对郑州城市历史文脉的不同论说,以城市人文魅力促进高端要素凝聚。对于攸关国际文化都市建设和人文凝聚、文化引领功能实现的重大现实问题,要上升到重要战略层面,甚至是“一把手”工程。

  统筹规划郑州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借文化创意与科技发展的助力作用,在转化发展中不断赋予传统文化资源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提升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影响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与此同时,建立和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建立郑州市文化人才走出去、引进来的机制,大力推进实施文化名家战略工程。

  加强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保护与利用

  市政协委员 阮志斌

  在加快文旅融合的今天,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极其丰富的郑州,怎样发挥潘安、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欧阳修等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效应,并加以保护和利用、提升郑州的文化旅游形象呢?

  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核心是文化内涵,是否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是能否成功开发的首要前提。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创意,这一点是我们在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保护利用中最缺乏的。建议立足文化本体,克服贪大求全的思想,抓住独特的文化特质,找到新的开发点,进行适度规模的建设和有效利用。

  建议由政府和文化旅游行政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就开发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达成共识,从而形成规模、形成系列,打造“郑州历史文化名人游”等品牌文化旅游产品。

  打造“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

  市政协委员 董建山

  郑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总结提炼华夏文明的内涵。理清华夏文明传承发展与母亲河——黄河的内在逻辑关系”“打造‘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主地标”。

  建议我市在两个地方规划建设高标准文化公园,并启动申报国家文化项目:一是推进黄帝故里改扩建工程,把黄帝故里建设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全面提升黄帝故里文化承载力,并在黄帝故里周边策划建设“世界文明互鉴展示(博物)馆”。二是以现有黄河风景名胜区为依托,沿黄河岸边规划建设“黄河文化集中展示文化公园”,申报国家文化公园。

  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拜祖大典时代价值,扩大拜祖大典影响;建设若干有影响力的文化遗址公园,并加强对黄帝文化时代价值的研究传播。

  打造现代化城市的文化新景观

  市政协委员 柳青

  目前,郑州市郑煤机老厂区即将迎来“新生”,郑州市芝麻街双创园区已呼之欲出,该园区就是以郑煤机老厂区为空间载体,以“科创+文创”为产业主题,以城市更新为实施路径的双创融合园区。

  针对郑州市近现代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建议结合城市产业合理改造,结合城市环境生态设计,结合城市文脉重塑延续,结合城市旅游持续利用。工业遗存的厂房建筑区别于其他空间和建筑的重要一点是其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特色,它承载着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对工业历史和社会文明的延续和传承,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工业遗存与当地自然、历史、社会、文化及审美有机结合,借由本土文化视野探索与当地居民高度契合的工业遗存再利用方法。

  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市政协委员 关国锋

  保护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传承,如何有效地传承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政府来主导,加大对非遗传承发展的扶持力度,打造非遗传承平台,为非遗爱好者们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为传承人提供很好的非遗产品创意设计,为公众带来非遗之美的享受。

  此外,政府部门应积极营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给予扶持资金搭建销售平台,最大限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传承工作中来。在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下,社会文化企业积极承办多种非遗创意设计大赛,让古老的非遗更加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用文化创意的手段来推动非遗传承发展,激发创造力,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塑城市文化之“魂” 提升郑州城市品位

  市政协委员 李颖

  郑州是个好地方,现在急需要实现的是,把城市文化打造成一个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的有机系统,同时让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宣传相辅相成有机融合。

  郑州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古老厚重,要保持各类文化差异性,松散耦合,并从中精准找到城市文化定位。同时,要打造自己的城市文化IP,这个IP可以是城市文化(新)地标,也可以是城市文创综合体,是郑州这座城市顶流级别的文化现象,是能够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化话题,还要系统性丰富城市美化的文化内涵,经营好一个城市品牌活动,建立起文化建设智库。

  如果这些“文化包”要素全部具备,就是真正的“文化城市或者城市文化”的提升工程,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打造新时代的非遗文创产品

  市政协委员 柴俊峰

  如何通过设计创新,围绕非遗来打造新时代的文创产品,来助力地域文化建设、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是我们文化战线工作者想要做的事情。

  围绕着非遗文创的设计不是简单的文化“接收器”,而是积极主动的有创造力的器官,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提升人民审美、引导大众消费、增强社会活力的重要功能。

  因此,在打造非遗文创产品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当下流行的需求方式,创造出既能传播文化经典又能为市场广泛接受的创意产品,这是文化创意产品成功的必经之路。

  走好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市政协委员 苗吉寅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是加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现实的、有效的途径。建议加强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摸清家底,编制宜游资源开发目录;统筹谋划,编制高质量融合发展规划;创新业态形式,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借助新兴传媒,加大资源推广宣传力度。

  发展文旅产业,在具体项目的策划包装实施之初,就要明确项目收益用于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的比例,制订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的具体方案,确保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初心落到实处,实现历史文化的永续传承和弘扬光大,增强文化自信,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文化支撑。

  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

  市政协委员 张娜

  戏曲面临人才缺少、领军人物不足、演员人才梯队断层、观众老龄化、演出市场萎缩,体现时代风貌和审美需求的剧目不多等现状。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建议加强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在郑州市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整合我市各院团优秀人才,制定资源共享方略,豫剧、曲剧作为演出实体,打造戏曲文化聚集区,在戏曲的保护、传承、发展上形成互应和互充。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戏曲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承办国家级重要大型艺术赛事活动,让传统戏曲文化得到真正的保护与传承,打造郑州市戏曲文化名片。

  塑造城市文化新形象

  政协管城区委员会

  目前,商都历史文化区项目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划设计方案,但还需要相关单位、专家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抓住商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设计商都历史文化名片,多角度、高标准展示商都文脉,然后分期、分批次推进实施,确保方案可行、行之有效、效果良好。

  同时,立足于“国际商都历史文化名片”的发展定位,突出文化内涵,实施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创新形式,加强历史文化宣传和文化精品创作;讲好故事,深入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商城遗址大保护,邀请国内顶尖专家对商都文化进行论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

  努力打造河洛文化金名片

  政协巩义市委员会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要高度重视对河洛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支持,科学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统筹推进河洛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河洛交汇处,在河洛文化之源标志碑前,展示出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发展脉络,建设以河洛文化为主线的十里文化长廊,提高河洛文化研究的深度、广度和知名度。

  深挖运河文化资源,整合特色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创新,把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努力打造河洛文化金名片,充分彰显河洛明珠的文化底蕴。

  讲好“嵩山故事” 延续历史文脉

  政协登封市委员会

  为进一步做好嵩山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吸引招募各类专家学者及专业人才,全面开展嵩山文化的研究、发掘、整理工作,提高嵩山文化研究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嵩山文化研究力度。

  在加大历史文化研究的同时,把嵩山历史文化的精品通过书籍、影视、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宣传出去,深入挖掘嵩山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嵩山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把嵩山打造成为中原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真诚回应

  打造全面展示华夏文明和中原文化的特色城市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近年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实现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为目的,以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为基础,以项目培育和建章立制为重点,不断加大非遗保护、保存工作力度,积极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保护理念,全面推进非遗传承保护与市场深度融合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按照《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草案稿)的规划,我们下一步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育,进一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将符合保护条件的项目分别纳入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积极培育具有重大保护价值的项目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强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和认定,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据库,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教育培训力度,培养出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逐步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年龄结构、地域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水平。

  同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力度,坚持传承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品牌。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整理,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把郑州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好、利用好,打造充分展示华夏文明、中原文化的特色城市。做好城市文化传承的文章,捡起历史文化碎片,丰富城市文化元素,让每个到郑州的人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增强文化的自信心。

  坚定文化自信 坚守文化传承

  市文物局

  市文物局坚持以文物学术研究为基础,以规划顶层设计为统领,以重点项目带动为抓手,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格局,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步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开启了新时代文物事业新发展。

  今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启动郑州全域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打造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进一步赋予文物保护工作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引领传承的政治责任。

  同时,我市率先实施生态保遗工程,2017年至2020年计划投资近百亿元,谋划建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75处,完成生态绿化面积5万亩,免费向公众开放,增进市民领略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环境改善、文化熏陶、品质提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生态保遗工程正式纳入“郑州市双百工程”,全市域范围内利用三年时间共谋划启动生态保遗工程项目100多处,推动郑州大遗址片区古遗址、古城址的全局化、集群化、生态化综合保护。

  专家视角

  保护展示好老文物 创建传承好新文物

  阎铁成

  郑州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价值巨大,但时代早,观赏性不强,有些已湮没于历史红尘中。因此,郑州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实际,走一条不同于别人的路子来。一是对遗存下来的遗产要通过与其时代相符的美化环境式的“装裱”进行坚定不移的保护,提高其观赏价值。二是要对历史上存在但已湮没的文化遗产进行复原或新建,使其再生并传承后人。归结起来就是“保护展示好老文物,创建传承好新文物”,为下一代留下我们的文化印记。

  具体来说,要把郑州商都遗址保护和展示作为重中之重,彰显3600年前世界最大国都的气派和风采。老城区的有机更新应彰显郑州是中国建城历史最长城市的风采,要建设一批纪念祠堂展现郑州厚重人文的历史印记,提炼和形成以黄土色系和青铜符号为特色的郑州中心城区建筑色系和符号。

  以黄河文化研究为引领 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张建华

  郑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大运河文化带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交汇处,从而更加突显出加强郑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议以黄河文化为根脉,以郑州为核心,统筹规划全域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制定黄河文化(郑州段)及郑州市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整合全市文物资源,在文物分布密集区建设标志性的文物保护利用和展示工程,加快博物馆建设和大遗址保护工作。成立专门的从事黄河文化、郑州历史文化和遗产保护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深入研究黄河文化、郑州历史文化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打造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时空隧道”

  郭磊

  我们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精神内涵,突出本地特色,把握独特优势,实施整体规划,通盘考虑,合理有效科学地开发历史文化遗存,让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转化为实际的文化建设成果,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相融合,与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结合起来。

  当前三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和郑州市四大历史文化片区建设正在进行,对于我们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是极好的时机。要抓住这个机遇,结合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文物保护展示,打造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时空隧道”与“文化珍珠项链”。


责任编辑: luoheadmin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